从南到北,自东往西,全国各级地方政府的钱究竟是怎么花的,花到了哪里?要知道这些,就得看账本——地方预决算。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见、看得清、看得懂地方政府账本,财政部近年来一再督促各地依法公开各自的地方预决算,打造阳光下的财政。

今时今日,各地政府预决算的公开度已比往日大有改观。但跟兄弟省市区相比,各地表现参次有别。

财政部30日公布2019年2019、2020年度地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排行榜涵盖大陆31个省市区以及大连、青岛、宁波、厦门和深圳5个计划单列市,共计36家。根据财政部对36家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的综合评分,广东连续两年居首,江西、吉林连续两年垫底。

广东,全国经济老大,市场化、法治化程度高,排名第一,众望所归。中西部的陕西连续两年排名第二,河北、湖南连续两年排名前五,它们的账本透明度排名都远超经济发达的江苏、浙江,也领先深圳。

四个直辖市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上海:2019年第30名,2020年第25名。北京:2019年第13名,2020年第20名。天津:2019年第34名、倒数第三,2020年第32名、倒数第五。重庆:2019年第16名,2020年第29名。

地方账本的公开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呈相关性,与各地重视程度的相关性更高。中央财经大学财政税务学院院长白彦锋说,这说明,在地方预决算公开度问题上,经济发达程度和发展水平并非唯一的决定因素,即使在欠发达地区,只要对预决算公开问题足够重视、深入推进,同样大有可为。

财政部连查五年

2021年5-8月,财政部组织对2019、2020年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预决算公开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这是2015年以来第5次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地方预决算公开检查。

从检查情况看,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多措并举推动预决算公开工作,预决算公开管理水平持续提升,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地方预决算公开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基本实现“应公开尽公开”,预决算公开制度体系逐步健全,预决算公开透明度不断增强。

财政部介绍,2019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分别为26.90万家、27.23万家,未公开仅2家、4家;2020年度应公开预算和决算分别为25.61万家、26.14万家(部门数量因机构改革影响比上年度有所减少),未公开仅各4家。

历年检查情况显示,2015年度未公开预决算的地方各级部门为9.3万家,之后连年大幅下降,2018年度以来连续三年均为个位数,预决算公开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期间,中央与地方同步发力,顶层设计与有效落实协同推进,构建了科学的公开制度体系。财政部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条例》,进一步明确预决算公开要求;印发《财政预决算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指引》,抓实预决算公开的标准化、规范化;搭建省级预决算公开专栏,并将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纳入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工作考核体系,指导督促地方做好预决算公开工作。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对预决算公开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主动公开意识进一步增强,主要领导亲自部署抓落实,因地制宜加强预决算公开管理。

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不断创新公开方式、完善公开内容,提升透明度。各省区市均已建立省、市、县三级的统一公开平台,有的地区还增加了微信公众号推送、发布小视频等公众喜闻乐见的公开渠道。部分地区制定了统一公开模板,针对公众关注的“三公”经费、政府债务、政府采购、扶贫资金等内容规范表述格式,增加可读性和不同地区间的可比性。

与此同时,部分地方预决算公开仍存在薄弱环节。

上热中温下冷

虽然三令五申,但仍有个别部门未公开预决算。对时效的要求早有白纸黑字,仍有部分政府和部门公开不及时。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公开内容不完整不细化不准确,公开内容可读性不够。

财政部介绍,2019年、2020年,两个年度未公开预决算的部门共涉及8家,其中,2019年度有2家未公开预算、4家未公开决算,2020年度各有4家未公开预算和决算。

按照批复后20日内公开的要求,2019年度政府和部门共计371家未及时公开预算、304家未及时公开决算,2020年度分别为156家、237家。

有的部门公开内容不完整,数据说明部分缺失;有的部门公开内容不细化,关键信息“一带而过”;有的部门公开内容不准确,表格和情况说明中数据不一致、逻辑关系不符等。

预决算信息较为专业,需要必要的专业名词解释和索引指示帮助公众更好地解读内容。有的部门公开部门预决算时,未在统一平台公开决算编制目录,缺乏索引指示。有的部门对专业名词缺乏解释或解释比较简单,难以满足公众需要。

兼任中国财政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主任的白彦锋说,排行榜涵盖了我国30多个省市区的省、市、县三级地方预决算。不少地方的省级预决算公开度,与市、县地方政府的预决算公开度存在差异,形成“上热中温下冷”,需要久久为功。

善作善成

为了让百姓看到“明白账”,财政部将坚持“三个导向”,继续督促地方提高预决算透明度,不断提高公开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结果导向:财政部将持续跟踪收集、整理社会各方面对预决算公开度排行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回应积极回应社会关切,鼓励先进、鞭策落后,发挥预决算公开的正面效应。

目标导向:自2021年起,预决算公开范围将下沉到部门所属单位,并要求进一步提升公开质效。财政部将继续做深做实预决算公开检查,充分发挥以检查促改革的作用,推动重大财政改革落地生效。

问题导向:针对检查发现的有关问题,财政部将进一步完善地方预决算公开制度,拓展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

同时,压实地方责任,强化刚性约束,推动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将预决算公开工作抓实抓好抓到位,持续提升地方预算管理水平,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预决算公开,社会公众非常关注。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赵鹏说,财政部按照法律法规,推动各地公开预决算,不断提高财政透明度,有效保障了公众对政府“账本”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是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