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来看,国内银行之间的估值分化日趋明显。以市净率来比较,银行最高和最低的估值相差数倍。在现有的估值框架中并不能找到解释此现象的原因,估值高的银行在哪些方面(除财务指标外)取得了突破,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也是我们下一步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只有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银行低估值的困境才有可能得到根本的解决,银行发展与资本补充之间才能进入良性循环,在实现银行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支持实体经济。

展望未来,中国银行业下一步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调整:

一是业务结构的调整。从表内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向表外业务转型。从估值角度和资本损耗的角度来讲,表外业务是必然发展的方向,银行业现在有追加资本要求,再加上全球的金融监管趋紧,增加了资本补充的成本,对银行表内的传统业务形成越来越强的制约。所以,往资本方向的转型恐怕已是必然趋势。这些对银行的估值模型都会产生影响。

二是资产结构的调整。银行表内的资产结构也在调整,原来的对公业务渐渐转向零售业务。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国民经济面临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在11月5日开幕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主旨演讲中提到,人民银行重视气候变化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正在开展对于金融机构的系统风险压力测试,将逐步把气候变化相关风险纳入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并鼓励金融机构评估和管理自身的环境与气候风险。因此,在推进“双碳”目标的转型中,银行原来面对的传统客户、产业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这个风险会传递到银行,这就会使银行面临着资产结构的调整。

三是数字化的转型。目前,国内经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客户线上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银行亟需突破传统业务模式,改变思维方式,加大科技创新,以期待用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努力实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来看,银行数字化转型过程是基于新兴科技基础,围绕数字营销、数字运营、数字风控等领域展开,通过重塑组织与人的关系、构建数据驱动的能力来进行由内而外的变革,由内部管理运营向外部客户服务进行延伸,拓展营销渠道,提高客户体验,实现与经济数字化相适应的业务增长的过程。不过,国内银行业数字化能力的分化越来越大,中小银行在资源投入、人才储备等方面,仍面临较多的瓶颈,亟需探索符合自身特色和需要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其实,银行业有许多方面正处于变化当中,且变化带来了一些风险和挑战。在此过程中,意味着现有的一些结论,包括基于财务报表的分析框架等必然也要动态变化,整个银行业发展都面临着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