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江西省吉安市太和县澄江镇北门村,一台收割机正在收割早稻。邓和平摄(人民视觉)
6月,山东省聊城市小麦进入成熟收获期,当地农民赶收晒麦。赵玉国摄(人民视觉)
国家统计局7月1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夏粮总产量为14582万吨(2916亿斤),比2020年增加296.7万吨(59.3亿斤),增幅为2.1%。中国已经收获了连续第18个夏收季节。
从中原粮仓到皖北平原,从齐鲁大地到洞庭湖,广大农民面对丰收的喜悦。
从农耕到“回”农耕
六月,齐鲁有夏收的景象。山东省滕州市官桥苏滩村的种粮大户刘灿,站在自家的麦田边上,用期待的目光向前望去,只看到10辆红色的收割机排着队。
过了一会儿,其中一台收割机开始前进,机械手根据面前的小麦高度随时调整机器高度和行进速度。几分钟后,只剩下麦茬和稻草,均匀地覆盖麦田。
这是一场大规模的粮食收割和技能损失的竞赛。收割机轰鸣后,小货车将麦粒运出田间,几位评委用专业工具仔细测量称重。
机收小麦是夏粮丰产丰收的重要保证。与过去人工收割的小麦相比,机器收割大大降低了损失率。刘灿说:“过去,人们在收割小麦后,常常在麦田里捡拾麦穗。我现在看不见了,因为少了几个麦穗。”
中国农业进入以科技装备驱动为主的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我国粮食作物种植收获综合机械化率已超过8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0%。粮食丰收有坚实的科技支撑。
7月11日上午,在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横沥镇爱皮村,早稻正在收割,风中阵阵稻香。
“今年夏天的收成估计会超出预期。”看着眼前正在收割的稻谷,美味大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充满了信心。很快,田间农技专家给出了可喜的测产结果:无人机播种水田亩产1173.6公斤,精准穴位播种水田亩产1159.2公斤。
“前些年合作社亩产水稻高达600公斤,现在翻了一番!”看着产出数据,刘喜上眉梢,感叹新技术带来了新产出。
今年3月,郝伟水稻水稻基地被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指定为春耕示范区。在示范区,所有稻田都改为现代耕作技术,如无人机飞播。“无人机飞播利用无人机将种子撒入农田,省去了育种、牵引、运输、移栽等生产环节,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利于水稻快速分蘖生长。”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农机专家邱说。
从懂得耕地到“智慧”种田,智慧农业增产效果显著。
田地的平坦角落埋有土壤湿度数据采集器;田间灌溉涵洞安装太阳能自动灌溉系统;每隔一段时间,还有测量和报告幼苗、土壤湿度和害虫的仪器.这是一个位于安徽省芜湖市三山区鹅桥镇的智能水稻生产基地。
“这些仪器在生产过程中收集相关数据,但这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应用好这些数据,形成完整的数字农业算法体系,指导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该生产基地技术负责人吴说,该生产基地开发了集农艺、农机
所谓“南繁”,是指将水稻、玉米、棉花等夏收作物的繁殖材料,在秋冬季带到我国南方亚热带或热带地区繁殖繁殖的方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海南的热带季风气候吸引了大量科研人员到南方从事育种工作。国家粳稻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华泽天在南繁基地度过了30多个秋冬。“一开始,修田埂、做苗床都是靠自己操作。100多公斤的大米必须自己收集和采摘。每次在南方繁殖,脚上都会磨出水泡。我住在实验场旁边的草房里。有时候连床都只有三条腿,用石头也能安心睡觉。”
经过60多年的发展,现在的南繁基地已经有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育种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南繁硅谷”雏形初现。物联网采集点可以实时采集气象、土壤、水质等农业信息;虫情箱可以准确识别害虫种类,自动提供害虫防治方案;可移动微型气象站依托卫星遥感、精密气象、智能传感器等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前预报病虫害和恶劣天气.
如今,我国近70%的农作物新品种已在南方繁殖,南方繁殖基地活跃着700多家科研生产单位和高等院校,成为我国种子供应的“常备库存”和种业安全的“避雷针”。
种子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优质多抗水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近年来,我国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
5月19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长清镇白雀村一片金黄的麦田里传来人群的欢呼声。“现场收获的101.54亩小麦,平均亩产510.5公斤!”绵阳市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任勇在小麦新品种绵麦902验收现场听到激动人心的产量测试结果后,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他告诉记者,今年的“绵麦902”就是在绵
阳的收获面积超过10万亩,“在经受了苗期的干旱、花期的低温、后期的多日阴雨等多重考验后,取得这样的成绩非常不容易。”
这一新品种小麦历经12年培育而成,产量高、抗病性能强,属于优质弱筋小麦,适合作为优质酒的生产原料,不愁销路。“去年在其他地方考察,看到这种小麦长得这么好,于是我今年也选择种这个品种。没想到今年头一次种,亩产就达到了500公斤以上,效益显著提高。”面对今年的好收成,当地农户古国洪高兴极了。
当前,中国已建立了超级稻、矮败小麦、杂交玉米等高效育种技术体系,目前水稻、小麦、大豆全部为自主品种,水稻、小麦育种水平均属于第一梯队,玉米自主品种占90%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45%。“十四五”时期,种业发展还将作为农业科技攻关及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
农民的腰包越来越鼓
粮食丰收后便是农民增收,近年来,农民腰包越来越鼓。
“种植户预知种植风险,收益稳定,年底稳稳赚钱,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种稻。”这是湖北省孝感市应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王志伟的一个发现。
应城地处北纬30度,盛产糯稻。这种糯稻白净、细腻、易熟,是加工孝感麻糖、米酒的重要原材料。除了确保37万亩种植面积,应城还顺应从“吃得饱”走向“吃得好”的大势,瞄准高端——建成无公害优质糯稻基地21.4万亩,创建1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糯稻)标准化生产基地等。
今年3月,为了做大“应城糯稻”招牌,应城专门召开糯稻产业产供销深加工招商推介对接会,吸引了9家企业现场签约,签约金额达35亿元,购销应城糯米数量达5万吨。当地还把产业链延伸到酿酒、副食品、化妆品等产业上。这样一来,粮食产量保障了,农民增收也打了底。
今年,河南省南阳市小麦预计产量达97.7亿斤,比上年增加3.2%,夏粮有望“十八连丰”。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自古就是重要粮食产区,耕地面积不足全国的1%,却是全国21个粮食年产量超百亿斤的地市之一,年产量超140亿斤,特别是夏粮小麦产量占全国的2.4%。
丰收之后,还得销路通畅。今年,南阳引导国有粮食企业与粮食加工、饲料加工、大型贸易类企业合作,与今麦郎、厦门国贸、牧原、想念等市内外企业达成合作收购协议,协议数量达22亿斤以上。
近日,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庆安镇杨圩村,利农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示范田里麦浪翻滚。“今年不但产量高,品质好,更重要的是价格高、有销路!”小麦丰收在即,合作社负责人陈振海高兴地合不拢嘴。
原来,近日扬州大学农学院师生对其合作社的200多亩小麦进行了小麦品质监测,并为小麦品质进行了级别分类。结果显示,近90%的小麦田块已达到优质专用小麦的级别。在扬州大学专家的牵线搭桥下,该合作社的全部优质专用小麦,以“订单”的形式被当地面粉加工厂全部提前收购。(记者 潘旭涛 李 贞 陈振凯)
【纠错】 【责任编辑:焦鹏 】